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新闻评论的批判性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网络新闻评论的批判性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来源:叨叨游戏网
网络新闻评论的批判性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作者: 黄燕萍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1期

黄燕萍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摘 要:网络媒体参与公共领域建构的方式有很多,而网络新闻评论是其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本文从网络新闻评论的特性之一——批判性出发探讨网络新闻评论的批判性对公共领域的建构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新闻评论;公共领域;批判性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1-0165-02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网络公共领域也逐渐形成。网络媒体参与公共领域建构的方式有很多,而网络新闻评论是其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本文从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之一——批判性出发,主要探讨网络新闻评论的批判性对公共领域的建构的影响。

丁法章教授认为:“网络新闻评论是网络媒体就当前新闻事件或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是网上新闻传播十八般武艺中一种别开生面的常用武器。”网络评论的兴盛和发展,为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的各抒己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台,从而帮助公众获得理想中的社会公器之一——“意见市场”。①由此可见,网络新闻评论对公共领域的建构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精髓在于其批判性。参与公共领域建构的个体,以批判为目的,在客观公正的沟通交流中进行各种探讨,从而对社会公共事务做出免于权力干扰的理性判断。公共领域的讨论是建立在平等、自由和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参与讨论的个体是平等的,他们之间没有地位和身份的差异。公共领域中的这种理性批判,包含着在否定中批判的求同存异性。公共领域中的交流是非官方的自由言论,其否定含义不言自明。同时,公共领域中“公共意见”的形成实际上也是一个批判、否定的过程。哈贝马斯把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公共领域形成的“普遍意志”看作是拯救“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的良方妙药,也折射出了“公共领域”所具有的批判功能。②

网络新闻评论本身就具有批判性。“批判性”源自希腊文“kritikos”,是指富于洞察力、辨别力、判断力,还有敏锐智慧的回顾性反思,在哲学中也叫“斗争性”,即对现实保持一种质疑的态度。③通常,传统媒体多数时候只能做到各种意见的呈现和整合,无法体现较为自由的互动和反馈,相比之下,网络媒体在这方面就显示出了其优势。在网络媒体中,电子公告板、博客、聊天室、虚拟社区、网络调查、微博等网络新闻评论的灵活形式以其开放性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参与的虚拟公共领域。在这些话语空间里,公众不会受到如传统媒体那种把关人控制的影响,可以自由公开的发表言论,从而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网民摆脱了政治权力和经济条件的压力,对公共领域内的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哪怕是否定和批判的见解。涉及热点事件时,只要论题足够引起多数人的注意,公众会自发积极地参与讨论。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使得参与讨论的个体所发表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反思性和现实性,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批判性。

一、网络媒体的道德批判性

从网络新闻评论的功能来看,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道德评判的作用。这样的道德评判里也包括了其对现实的批判。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到判断人们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并不亚于法律本身。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些尚未触犯法律法规而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网络媒体中的公众在遇到此类事件时,常会通过发帖、跟帖等形式进行批判、辩论和谴责,营造了一种强势的氛围。在这样的批判性的环境中,许多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得到了打击甚至是纠正。即便事件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在公众的批判和打击中,社会道德的力量也将影响着更多参与网络讨论的人们。

有段时间“日本人武汉自行车被盗”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网友们热议。网友们的讨论是多方面的,如日本人丢自行车后的警方的区别执法;国人素质的低下;媒体的炒作等等。多数网友还是站在了理性批判的一方审视整个事件本身。如有人在批判国人素质低的同时,另外的人提出国内外哪个国家都有小偷,这只是个例,丢车的河源启一郎本身也有责任。再如有人指责武汉警方选择性执法,同时也有人看到了武汉警方受到的压力。这些源于对事实的各种层面的思考充分体现了网络讨论本身的批判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这些讨论里不乏反日情绪的非理性宣泄、对国人素质的贬损等方面的批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理性批判与非理性的批判同时充斥在网络媒体之中,而能够对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起到促进作用的无疑只是理性的批判和探讨本身。

二、网络媒体监督性

网络新闻评论还能在一些事件的讨论中发挥监督的作用,这样的监督是建立在众多关注某一热点事件的网友们对具体事件的谴责、等批判性的讨论的基础之上的。在监督这一层面上,网络新闻评论区别于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一大优势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强势发言权,让网民更充分地享有监督的权利,以促进监督权力的社会化和民主化,这对于公共领域的建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9年5月在杭州发生的“欺实马”案件就体现了众多网民的集体性批判发挥了较好的监督的作用。案件发生后,当地的传统媒体几乎是集体“失语”,而在网络媒体中,公众利用论坛等评论形式发帖留言,纷纷批判杭州交警部门和肇事者胡某,把一起地方性事件演变为全国公共事件。该事件成为焦点之后,公众对警方行为的质疑越来越多,网络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在强压之下,司法机关的公正性得到了维护。网络新闻评论在“欺实马”事件中很好地发挥了其监督的作用,成为整个事件中重要的批判和监督力量。出现在杭州飙车案中“欺实马”这一名词,现已成为公权失范的代名词。

网络新闻评论的具有理性的讨论能起到道德批判和监督等方面的作用,也就是说公众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理性的层面上参与讨论,以此形成对公共事务的一致性意见,因此有助于形成哈贝马斯所倡导的“理想的公共领域”的模式。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网络上的受众总体素质良莠不齐,很多时候除了理性批判的意见外,还有许多非理性的批判出现。从这个层面来说,网络新闻评论批判性的非理性与公共领域所倡导的理性批判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有助于表达

是人民群众的共同的、普遍的思想或意愿,是判定社会问题真理性的尺度。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新闻评论对的表达是大大超越传统媒体的。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通过发帖、跟帖、博客、微博等新闻评论的灵活形式,网民可以民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网络为的表达提供了无限广大的空间环境。网络技术让公众对信息的选择权有了更大的发挥余地,为表达和公众参与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而且将会催生出更多见识广和更有参与意识的公众群体。

在表达的基础上,民众得到了在传统媒体中得不到的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诉求的权利和机会。这使得对公共事务参与意识淡薄、态度消极的公众开始对社会事务的发展有了更为积极的参与愿望,促进了大众公共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公共意识是自由的个体所具有的一种整体意识或整体观念,它是公共领域建构的重要前提,成熟的公共意识是公共领域发展的保障。公共意识的增强能推动民众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进而推动公共领域的建构。

综上所述,网络新闻评论对公共领域的建构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如何对网络传媒和广大公众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确保公共领域的良性发展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难题。

注 释:

①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②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75272.htm.

③宋正伟,陈少华.网络媒介的公共领域——由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谈起.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责任编辑 姜黎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