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战国策—秦策二》“甘茂亡秦且之齐”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战国策—秦策二》“甘茂亡秦且之齐”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来源:叨叨游戏网


《战国策—秦策二》“甘茂亡秦且之齐”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①,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②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

②乃西说秦王曰:“甘茂,贤人,非恒士也。其居秦,累世重矣,自崤塞、谿谷,地形险易尽知之。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秦王曰:“善。”与之上卿,以相迎之齐。甘茂辞不往。

③苏代伪谓齐王曰:“甘茂,贤人也。今秦与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赐,故不往,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王若不留,必不德王。彼以甘茂之贤,得擅用强秦之众,则难图也!”齐王曰:“善。”赐之上卿,命而处之。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苏子:即苏代,苏秦的弟弟。②处女:古时指未出嫁的女子。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欲去之( ) (2)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 ..

2.请为选择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正确含义。

(1)苏代伪谓齐王曰 ( ) .

A.假装 B.欺骗 C.虚伪 D.伪装

(2)茂德王之赐 ( ) .

A.有德行 B.恩惠 C.赏赐 D.感激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甘茂亡秦且之齐 儿之成,则可待乎(《项脊轩志》) ..

B.厚其禄以迎之 思试之斗以觇之(《促织》) ..

C.弃逐于秦而出关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

D.甘茂,贤人,非恒士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2)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

5.甘茂为什么对苏代讲“江上处女”的故事?

6.依据全文,概述苏代是如何帮助甘茂“重于齐”的。

【答案】

1.⑴使……离开⑵吝惜

2.⑴A ⑵D

3.B

4.⑴我愿意为您打扫屋子,铺好席子,希望不要把我赶走。

⑵他回来就把他软禁在槐谷,一辈子不让他出来,诸侯又凭什么图谋秦国呢?

5.降低身份,希望让苏代帮助自己在齐国谋职;表明苏代帮助自己对他本人也是有好处的。

6.⑴先是对秦王道出甘茂的重要性,告诉秦王,即使不能重用甘茂,也不能使他被别人所用。⑵于是秦王假意以厚禄召唤甘茂回国。⑶苏代又对齐王说连秦王都愿意以这么高的待遇让甘茂回秦国,说明甘茂人才难得,必须要留下他。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第一句,从语境来看,文章第一段说“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去”应是动词,本为“离开”之意,但从句中来看,应是其他的“处女”想要让那个“家贫而无烛”的“处女”离开,故应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离开”。第二句,“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结合前面其他“处女”想要让那个“家贫而无烛”的“处女”离开的原因来看,“爱”应解释为“吝惜”。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选择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正确含义”。“苏代伪谓齐王曰”,从苏代对齐王所说的话来看,此处的“伪”应解释为“假装”,且从语法关系来看,这句话的谓语动词是“谓……曰”,意思是“对……说”,而“伪”应是修饰“谓”的状语,即体现“说”的状态,“欺骗”“虚伪”“伪装”三个词语放在此语境中则不合,故选A项。“茂德王之赐”,“茂”即“甘茂”,是句子的主语,“王之赐”指“大王的恩赐”,是句子的宾语,故“德”是谓语,应是动词,“有德行”后面不能跟宾语,排除;“恩惠”是名词,在语法上不合,排除;“赏赐”在语义上不合,排除,故选D项,即“感激”。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

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B项,两个“以”都是表目的连词,来,用来。A项,“甘茂亡秦且之齐”,“之”,动词,到;“儿之成,则可待乎”,“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C项,“弃逐于秦而出关”,“于”,介词,表被动,被;“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介词,比。D项,“甘茂,贤人,非恒士也”,“也”,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也”,表示句中的停顿。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本题中,比如“以”,在句中的位置一样,且后面都是跟动词,此时的“以”是连词,表目的,来。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愿”,愿意;“为”,介词,替;“足下”,称对方的敬辞,您;“扫”,打扫;“布”,布置,铺好;“幸”,希望;“无我逐也”,宾语前置句,无逐我也。第二句中,“彼”,他;“则”,就;“置之槐谷”省略句,省

略介词“于”,应为“置之(于)槐谷”;“终身”,一辈子;“何从图秦”,宾语前置句,应为“从何图秦”,“图”,图谋。

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甘茂为什么对苏代讲‘江上处女’的故事”,这是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江上处女”讲了什么故事,然后再分析甘茂与“江上处女”中主人公之间的相似点,分析“江上贫之处女”那番话的意思。甘茂在函谷关遇见苏代时,穷困低落,作为曾经驰骋疆场的他自比贫寒的无烛女子,希望让苏代帮助自己在齐国谋职,就如贫女所说“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甘茂同时表明苏代帮助自己对他本人也是有好处的,就如贫女所说“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6.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依据全文,概述苏代是如何帮助甘茂‘重于齐’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题干说的是“重于齐”,但从文中来看,苏代并不是直接向齐王推荐甘茂,而是先对秦王说“甘茂,贤人,非恒士也。其居秦,累世重矣,自崤塞、谿谷,地形险易尽知之。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即“甘茂是个贤能的人,并不是一般人;他在秦国受到惠王、武王、昭王等几朝重用。由崤山、函谷关直至溪谷,秦国的险阻要冲,他无不了如指掌。万一他通过齐国,联合韩、魏,反过来图谋秦国,这就对秦国十分不利……您不如多备厚礼,以高位重金聘其回国。他要来了,把他软禁在槐谷,老死在那里,诸侯又凭什么图谋秦国呢”,然后秦王“与之上卿,以相迎之齐”,但“甘茂辞不往”;接着苏代假装对齐王说“甘茂,贤人也。今秦与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赐,故不往,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王若不留,必不德王。彼以甘茂之贤,得擅用强秦之众,则难图也”,意思是“甘茂是个贤能的人,眼下秦王给他上卿的高位,拿了相印去迎接他。但甘茂却因为感激您齐王的恩德而不去秦国,其实他愿意做大王的臣子,如果不加以挽留他,他一定不会再感激大王。以甘茂之才,如果让他统帅强秦的,秦

国对齐国来说可就难以对付了”,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甘茂自秦国逃出后,准备到齐国去。出了函谷关,遇见苏代(苏秦之兄),说:“您听说江上女子的故事吗?”苏代说:“没听说过。”甘茂说:“在江上的众多女子中,有一个家贫无烛的女子。女子们在一起商量,要把家贫无烛的赶走。家贫无烛的女子准备离去了,她对女子们说:‘我因为没有烛,所以常常先到,一到便打扫屋子,铺席子。你们何必爱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点余光呢?如果赐一点余光给我,对你们又有什么妨碍呢?我自认为对你们还是有用的,为什么一定要赶我走呢?’女子们商量以后,认为她说的对,就把她留下来了。现在我由于没有才德,被秦国赶走,出了函谷关,愿意为您打扫屋子,铺席子,希望不要把我赶走。”苏代说:“好,我将设法让齐国重用您。”

于是,苏代先西入关中游说秦王说:“甘茂是个贤能的人,并不是一般人;他在秦国受到惠王、武王、昭王等几朝重用。由崤山、函谷关直至溪谷,秦国的险阻要冲,他无不了如指掌。万一他通过齐国,联合韩、魏,反过来图谋秦国,这就对秦国十分不利。”秦王说:“那可怎么办呢?”苏代说:“您不如多备厚礼,以高位重金聘其回国。他要来了,把他软禁在槐谷,老死在那里,诸侯又凭什么图谋秦国呢”秦王说:“好。”于是,给甘茂以上卿的高位,拿了相印到秦国去迎接他。甘茂推辞不去。

苏代此时又到齐国,对齐王说:“甘茂是个贤能的人,眼下秦王给他上卿的高位,拿了相印去迎接他。但甘茂却因为感激您齐王的恩德而不去秦国,其实他愿意做大王的臣子,如果不加以挽留他,他一定不会再感激大王。以甘茂之才,如果让他统帅强秦的,秦国对齐国来说可就难以对付了。”齐王说:“好。”于是,赐甘茂为上卿,让他留在齐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