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岛上抗风桐》阅读题答案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沙岛上抗风桐
①三沙之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这里的碧海蓝天,也不是这里的海鸟白沙,而是一种树,一种深深扎根海岛的常绿乔木,它叫抗风桐。
②第一天,好友老冯热情地领着我们来到海边喝茶。这是一片林荫,炙热的阳光和强烈的紫外线被挡住了,我坐在藤椅上,海风吹过,心中无比惬意。我打量着四周,却发现这片树林与以往见到的都不一样,它们叶子并不浓密,树冠连成一片,树干挺拔向上。
③“它们叫抗风桐,”老冯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根系发达,枝干粗大,台风也奈何不了它们!”老冯告诉我,2013年9月底,风力超过15级的强台风“蝴蝶”登陆三沙,岛上的椰子树、木麻黄、土枇杷等,有的被拦腰折断,还有的已然踪影全无,唯有抗风桐在台风中傲然挺立。虽然有的枝干折断,但这些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成了抗风桐的“新生代”。
④听了老冯的介绍,我不禁对眼前的抗风桐肃然起敬。我想,它正是以这样伟岸的身躯、粗壮的枝干,护卫着南海星罗棋布的岛屿与礁盘;正是以这样纵横交错的根系,任凭
砂岩的坚硬,任凭海水的侵蚀,任凭高温的烘烤,造就的倔强与从容。
⑤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乘坐冲锋舟从永兴岛来到赵述岛。一到赵述岛码头,渔民符名友热情地迎接我们。坐上他的电瓶车,穿过一片椰林,绕过一座海水淡化处理厂和一幢幢渔民新居,来到一排树前停了下来。我一看——抗风桐!
⑥当初,符名友的爷爷响应国家开发海岛的号召来到赵述岛,那时这里还是一座荒岛。渔民的渔船是小小的木帆船,稍有风浪便不敢出海。改革开放后,为渔民修建了码头,帮助渔民贷款购置了排水量很大的渔船,渔民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党的以来,在党和的帮助下,渔民们拆旧房建新房,全岛48户渔民,家家都住上了新屋。海岛周边的海堤用钢筋水泥加固了,道路也拓宽了。岛上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种上了一排排、一片片的椰子树、木瓜、榄仁和抗风桐。
⑦符名友如数家珍般讲述着他们渔村的历史与变化,一束阳光穿过抗风桐的枝叶,正好打在他胸前的党徽上,格外明亮,分外醒目。
⑧边上的渔民告诉我,符名友今年46岁,14岁时就跟着爷爷的脚步,从老家琼海迁到了赵述岛,已在岛上工作生活了32年。三沙的人,出海如同出征,保家就是卫国。符名友不仅是一位渔民,还是南海前哨一名耕海守海的警防
志愿者。一直以来,经常有特工装扮成渔民驾船来西沙海域“捕鱼”。符名友对海上情况时刻关注和警惕,只要发现异常,不管白天黑夜,不怕风高浪急,就立刻向派出所报告。2019年7月1日,他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党。
⑨在赵述岛,像符名友一样的党员共有11人,他们个个都是“抗风桐”,他们党支部就是一片“抗风桐林”。
⑩将要离开的第三天,我心中萌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眷恋。这天一早,我独自来到抗风桐林。朝霞把南海映照得一片火红,抗风桐林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金光。抚摸着抗风桐伟岸的身躯,我心中充满了仰望和崇敬。它不畏强暴,台风刮不倒;它不怕艰苦,贫瘠砂岩把根扎;它自强不息,折断枝叶还发芽;它无私奉献,甘洒绿荫护岛礁。
⑪抗风桐,我心中的英雄树。
(《人民日报》(2021年05月06日20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我”的角度叙述,讲述我所见所闻所感,思路清晰。
B、第①段用对比的写法,突出我对抗风桐的深刻印象,引出下文。
C、在赵述岛里,11名党员组成一片强有力的“抗风桐林”。
D、符名友因为关注和警惕三沙市的海面情况,所以加
入党。
2、“符名友”身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这些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成了抗风桐的“新生代”。(赏析加点词语)
(2)正是以这样纵横交错的根系,任凭砂岩的坚硬,任凭海水的侵蚀,任凭高温的烘烤,造就的倔强与从容。(赏析句子)
4、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章中“我心中萌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眷恋”有什么含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 1、D
2、①不怕艰苦,敢闯敢拼的拓荒人,建设美丽家园;②爱国守家,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守护美丽家园。
3、(1)新生代,表面上指折断的枝干长出新枝、新芽,实际上指抗风桐具有新生的力量。(意思接近即可)
(2)短促有力的排比,突出抗风桐的根系虽遭受磨难,却造就倔强与从容,表达我对抗风桐肃然起敬之情。(意思接近即可)
4、插入符名友讲述着渔村的历史与变化,渔村的前后对比,突出一群开荒人在党和支持下建设美丽海岛,表达
作者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5、答案示例:①伟岸、挺拔的“抗风桐林”组成海岛美丽自然景观;②耕海守海的警防志愿者,不惧危险,保护家园的人文景观;③赞美像符名友一样的群体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意思接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