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明初偰氏家族的御倭贡献

论明初偰氏家族的御倭贡献

来源:叨叨游戏网
2015年7月 第43卷第4期 大学学报f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 a1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Soci Science、 July,2015 Vo1.43.NO.4 论明初侯氏家族的御倭贡献冰 杨绍固 (大学人文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摘要:倭寇袭扰明朝和高丽滨海地区由来已久。针对倭寇的侵扰,朱元璋在沿海地区广建卫所,大修战船。 氏家族成员俱斯、俟长寿分别代表明朝和高丽出使,在外交活动中都交涉御倭事务,侯长寿还培养了倭通事 为两国联合抗击倭寇打下基础。侯长寿的((御倭奏疏 受朱元璋影响,是他御倭思想的体现,颇具价值。 关键词:明初;俟氏家族;御倭;贡献 DOI:10.13568/j.cnki.issnl000—2820.2015.04.011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2820(2015)04—0064—04 侯氏家族是元初西域高昌回鹘内迁的著名汉 期对立,南北征战不已,许多武士失去军职, 成为“浪人”,不断侵扰中丽滨海地区。元末政局动 化家族,其家族先祖可追溯至唐中期的突厥一回纥 贵族暾欲谷。“这一家族曾长期位列突厥、回纥国 相阶层,在漠北及西域政坛活跃了500多年。之后, 荡,至正十八年(1358年)以后,倭寇不断侵扰沿海 郡县【引。洪武初年,被朱元璋击败的张士诚、方国珍 残余势力遁人海上为盗,勾结倭寇劫掠百姓财物, 家族成员追随蒙古大军进入中原,侯氏跻身于蒙 古、色目统治阶层,历代仕宦不绝,而且还全面掌 整个明朝沿海地区每年都受其害。这些中外海盗还 握了汉族士大夫文化,成为元代最为著名的科举世 数次骚扰苏州等首都周边城市[ 。为了防倭,朱元 家。”【 ]元末明初,因政治原因俣氏家族在地域分布 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侯斯(元时名侯吉斯)改仕明 朝,侯逊(侯斯兄,元时名俱百辽逊)为避红巾之 乱入仕高丽,成为高丽的归化人。“俣”成为朝鲜的 姓氏之--[ 。 璋“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7]. ̄70,1307不许 百姓出海。实施之初海禁比较宽松,因倭寇入侵事 件常常发生,海禁越来越严厉,由禁海发展到“迁 海”。“迁海”指洪武时期将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份 的沿海附近岛屿上居民迁入,防止他们被倭寇 8]。 明初楔斯2次出使高丽,楔长寿8次出使明朝, 利用或者要挟【针对倭寇的侵扰,朱元璋采取了两方面的措 其后侯氏家族成员又多次出使明朝,据统计该家族 成员共出使明朝达20余次P]。以往学术界多关注楔 施:一面力求外交解决;另一面加强军事防御,对 氏家族成员为明朝和高丽外交的杰出贡献,很少关 来犯倭寇予以痛击。洪武二年、三年、五年朱元璋 注该家族在明初的御倭贡献。 一、明初中丽(朝)的倭乱 分别派遣杨载、赵秩和明州天宁寺僧祖阐、南京瓦 罐寺僧无逸等人三度出使日本,递上国书,希望日 本官方与明朝合作,消除倭寇之患,三次遣使交涉 都没有结果[引。 倭寇骚扰中丽两国滨海地区由来已久,元初派 东征日本失败后,元改武力征服为怀柔招 自洪武元年起,朱元璋令将领在沿海建立了一 抚,允许日本商人来华贸易。元世祖晚年,一些日 本武士与商人相勾结,在来华的船只中暗藏兵器, 做生意不顺利就武力抢掠,倭寇由此形成。倭寇时 系列的卫所军事机构,广修城池,南起广东、福建, 北抵辽东,部署总兵力达30万【 】。禁海、迁海后,明 朝沿海剩下的就是从南到北星罗棋布的军事卫所, 常袭击东南沿海,甚至将明州都元帅府等衙门给烧 这些卫所点面结合,彼此呼应,加上海上的巡逻水 了,祸害百姓,居民几尽f 。 师,对防御和打击倭寇起着重要作用。明初的军事 元末明初,日本进入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内 重点一个是北疆防北元,一个是沿海防倭寇,锁定 收稿日期:2015—06—05 作者简介:杨绍固(197卜),男,河南延津人,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人文学院讲师,从事元 明清文学研究。 第4期 杨绍固:论明初侯氏家族的御倭贡献 国防为“北虏南倭”。朱元璋非常重视海防建设,“诏 滨海卫所每百户置船两艘,巡逻海上盗贼,巡检司 亦如之。”[ 】卷 叽,0o。 外交措施收效甚微,日本官方只想从朝贡贸易 中捞取好处,对于倭寇为害之事置若罔闻,但是 军事措施取得很大成果。洪武二年,倭寇入侵苏 州太仓,当地卫指挥佥事翁德率军出击,俘获倭 寇92人,“得其兵器、海艘。”【 】 ̄41,824洪武六年,明 军将领张赫率福建水师巡逻,遇到倭寇,追击到琉 球附近予以歼灭『11]。洪武二十二年,倭寇进犯山东 宁海州,宁海卫指挥陶铎及其弟陶钺出兵击之,斩 首30余级,倭寇退去[12]。 高丽的倭患更早也更为严重,安孝大王十一 年(1223年)始有倭寇侵扰,忠定王二年(1350年)倭 患加剧,真正成为心腹之患[ l。奉行事大的 高丽处处模仿中原王朝,御倭也采取了和明一 样的措施:外交交涉和禁海设防。高丽曾遣使和日 本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诠交涉,要求日本管束 倭寇,但足利义诠蛮横地拒绝说:“九州海贼所为, 日廷不与闻。”【M]在沿海的禁海防务上,由于 的内耗和国家的弱小,效果不如朱元璋明 显,具体情况见下文侯长寿的《御倭奏疏》。 明朝和高丽实施海禁移民后,滨海居民生 计受到影响,都有出海为盗的情况发生,甚至勾 结倭寇人侵。明朝沿海居民“其久潜踪于外者,既 触网不敢归,又连结远夷,响导以人。”[ ]“有寇 百余人人金州新市屯劫掠,获其一人张葛买者,乃 朝鲜国海州民,诈为倭国人服。辽东都司遣人械至 京。”I71卷2。。I33。 新兴的明政权在海防御倭方面需要高丽的合 作[I6】。高丽既需要明朝在抗倭方面的支 援,又害怕明朝借口解决倭寇而入侵。辛祸十三 年,高丽防倭主帅郑地曾上书要求主动出击倭寇, 他说“近中国声言征倭,若并我境,分泊战舰,则 非惟支待为艰,亦恐觇我虚实……倭患可以永除, 中国之兵,亦无因而至矣”。[17】卷113,388御倭是两国 外交交涉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侯斯、锲长寿的涉倭外交 明初朱元璋为了有利于对元朝的斗争,有意笼 络高丽,派俣斯出使。朱元璋派往高丽的使臣是经 过精心考虑的,他说:“我从前差去的人,你解得 我的意思,我差呵,不肯差汉儿人,都是你那里本 国人。”【 】。。由此可见,在双方政权都不熟悉对方, 互有戒心的情况下,明朝出使高丽的使臣不是汉 族大臣,而是“本国人”。所谓“本国人”是元朝时进 入中国在明初仍然滞留的高丽人。锲氏家族成员虽 非“本国人”,但有着独特的优势使之成为中朝交往 的重要担当者:懊斯兄长锲逊在大都为官时与来元 做质子的高丽恭愍王友善,侯逊人高丽后深得恭愍 王信任,家族成员多在高丽为官;楔氏家族成员不 仅精通汉语和蒙古语,他们居家江南,也熟悉明初 中心统治区的风俗人情。朱元璋非常看重楔斯,派 他接连两次出使高丽。楔斯的出使开创了明朝和高 丽的外交关系的新局面。 蒙元北遁,明政权崛起后,高丽需要重新 考虑宗主国的问题,是继续附属于势力衰减的北 元还是附属于Et渐强大的明朝。经过多番考虑后, 高丽君臣最终决定依附新兴的朱明政权,与明朝 的交往就成为他们的大事,派什么人出使也是他 们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朱元璋曾要求高丽“使 臣再来时,汉儿话省的著他来,一发不省的不要 来”[ 】140高丽俣氏家族成员不仅符合这一要求,而 且其明朝亲属侯斯还曾出使高丽,那么高丽派遣侯 氏成员出使明朝显然比较合适。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派遣符宝郎楔斯二 人高丽,赐给高丽王的一封玺书。书中写侯斯归国 后,朱元璋向他询问高丽情况的对话:“言王惟务 释民之道,经由海滨,去海五十里或三、四十里民 方宁居者。朕询其故,言倭奴所扰。因问城郭如何, 言有民无城。问甲兵如何,言未见其严肃……况倭 出入海岛十有余年,王之虚实,岂不周知。皆不可 不虑……前之数事,所言喋喋,不过与王同忧耳。 王其审图之。”【 】16--17侯斯向朱元璋汇报了他在途 中的所见所闻,此时俣斯的出使路线是走南向的海 路,必经沿海地区,因为与高丽接壤的辽东地区还 在北元政权的控制下。从玺书可知,朱元璋从侯斯 得知高丽的御倭情况,对此他很关心。 俣斯出使后,高丽几乎每年都派出使臣出使明 朝,甚至一年派使多次。从高丽出使明朝的使团成 员来看,御倭议题也是他们与明朝交往的一个重 要内容。使团队伍中担任翻译工作的通事除汉通事 外,还有倭通事、女真通事、蒙通事,这三种通事 并不是每次都派设[19】。高丽政权与明政权交涉女真 和蒙古事务很好理解,派遣倭通事让人感到意外, 但无论如何,交涉的事务肯定涉及倭寇。 侯长寿是侯逊长子、楔斯侄子,俟长寿的8次 出使明朝,有史籍记载的有7次,另外他还有2次出 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使失败,其中一次失败“因有倭寇,未即发船”[。o】。 辛祸王十三年(1387年)二月侯长寿第二次出使明 朝,由于具有语言优势,他与明太祖的交谈甚为 防御,也无法在倭寇来侵时全部安全撤离。 为民间防御而实施的“坚壁清野”和“人保 令”两个主要也是失败的:沿海居民不愿放 弃耕种多年的沃土,迁入地的土著居民也因利益受 顺利。非同一般的是,这次他带回朱元璋给高丽国 王的一道圣谕,圣谕有这样一段话:“你那里合做 的勾当,打紧是倭子。倒不要别疑虑,只兀那鸭绿 损而满怀怨言;“人保令”实施地区过窄,倭寇常常 越过这些地方侵掠。侯长寿认为当时的御倭策略造 江一带沿海,密匝匝的多筑些城子,调些军马守着 了。一壁厢多造些军冉公……你对那宰相每说,他 只是占田土,占奴脾,享受富贵快活,也合寻思教 百姓安宁,至至诚诚的做些好勾当,密匝匝的似兀 那罗州一带筑起城子,多造些军船,教倭子害不得 便好。”[17] ̄136,741—744 这段话主要有两个意思:第一,提出了建议高 丽防御倭寇的策略;第二,指出高丽官吏的对 御倭的影响。朱元璋认为对付倭寇有两个办法:多 筑城、多造船;清廉勤政。笔者认为朱元璋对高 丽建议的御倭策略和俣长寿有一定的关系。俣长寿 在觐见朱元璋时,或曾提及高丽近年的御倭情况, 他们很可能谈到了防御倭寇的策略问题。 朝鲜太祖三年(1395年1十一月,侯长寿被任 命为司译院提调,负责培育通译人才,其子楔耐也 曾任判司译院事。俣长寿在朝鲜前期译学教育的基 础上,又增加了倭学与女真学。从当时东亚的国际 格局来看,倭语人才的培养,对了解和熟悉倭寇情 况打下了基础,有利于从外交和防御两方面开展抗 倭斗争。 三、锲长寿的《御倭奏疏》 朱元璋御倭策略对属国陪臣侯长寿有着较 大的影响,他曾向高丽王上了一篇《御倭奏 疏》["】卷1。o,。 -3ss(题名为笔者自拟,原文无)。他 在奏疏中写到曾任晋阳留守,奏疏当作于离任晋阳 以后,可能在他第二次出使明朝前后。晋阳在朝鲜 半岛南部沿海地区(今韩国庆尚南道的晋州),曾 是倭寇骚扰的重灾区。奏疏针对当时御倭形势有事 实、有数据、有对比,有分析,结构紧凑,论证充 分,逻辑严密。 俣长寿总结倭寇的特点:入侵没有时间规律, 人数多少不定;不攻城掠地,只求抢夺财物;喜好 突袭,劫掠后马上撤离;人多则虚张声势,指西向 东,人少则派遣间谍,图谋剽劫大户。他把当时的 御倭分为组织的军事防御和民间防御。军事防 御存在很大弊病:士兵缺乏训练和后勤保障;防戍 点距离过远,存在空隙;居民村落分散,无法集中 成了严重的后果:百姓生命和财物既遭到侵害,为 防倭也无法休养生息。 为补救御倭弊端,楔长寿根据倭寇的入侵特 点和高丽沿海的实际民情,他提出了新的御倭方 略:“臣愚以为沿海百里之间,刷已徙及见在之民 方三十里或五十里膏腴可耕之地,择形势平易有薪 水处,计户数众寡,筑城堡以二三百家为率,设官 守以居之。俾接屋连墙,仅容其众,除屋舍外止留 谷场。其园圃俱于城外给之。凡城堑高深,上置楼 橹,门置吊桥,其余守具随宜布置。城堑之间多掘 品字小坑,树鹿角以遏往来。严更鼓,谨烽烟。及 耕耘之时,则远者不过二十余里,晨出暮人,往来 无难。禾熟则随刈随输,毋使稽缓。设有贼至少壮 登城,老弱供食,分方面以坚拒守之。志通烽燧以 招邻救之兵。邻城有急,择精骑以赴之。其知而不 相赴救者,罪及所统之官。夫贼之往来恃潮水为期, 非欲攻城略地以谋久长,特以寇抄为心而已。既无 所得,势必还退。于是乘爨以袭之,多方以误之。使 其勇无所施,众无所用。掠则靡获,攻则不能。进 有腹背受敌之忧,退有首尾冲决之患。”(选自《御 倭奏疏》) 侯长寿的御倭方略从大的方面可总结为两点: 广筑城、多集粮。朱元璋统一中原后粮食已不是问 题,所以他对倭作战的经验就是广筑城,再结合倭 寇的入侵特点,提出多造船。楔长寿继承了朱元璋 广筑城的策略,结合高丽的实际情况又提出在城中 多集粮的办法。懊长寿还指出在进行城堡防御战的 同时,要辅以严密、合理的防守措施:严号令,理 分工;递烽燧,互救援。他认为其御倭策略虽然看 起来实施困难,但先难后易,无论是百姓还是 都会有很大收获。 他的御倭方略实质上是在封建引导下利 用城堡开展持久的人民防御战,化被动为主动,既 节省了的军费开支,又可以有效地抵御倭寇入 侵。尽管馔长寿的御倭策略仍然是防御性质的,但 并不是消极的,与当时的御倭措施相比有很强的针 对性,还有很强的基础。沿海百姓不愿放弃沃 土迁移他乡而寄人篱下。 第4期 杨绍固:论明初楔氏家族的御倭贡献 67 楔长寿的《御倭奏疏》是他御倭思想的体现,也 f5]田中健夫.倭寇海上历史[M].杨翰球,译.武汉:武汉大学 是在他担任晋阳留守后的御倭经验总结,既贯彻了 出版社 1987:30. 朱元璋的御倭策略,又结合了朝鲜的地方特色。因 [6】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55.沿海倭乱『M1.北京:中华书 为资料的欠缺,笔者无法知道他的御倭措施是否在 局,1977:839—843. 晋阳留守任上实战应用。笔者认为侯长寿的御倭思 【7】明太祖实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想能在高丽予以推行,必将降低倭寇的入侵频率。 [8】马渭源.大明帝国:洪武帝卷: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让人感到可惜的是,由于高丽朝廷的和党派争 社,2014:1167. [9]陈梧桐.履痕集【M】_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188—190. 斗,侯长寿的《御倭奏疏》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 [10】陈懋恒_日月代倭寇考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4— 四、结语 171. 【11]张廷玉,等.明史・张赫传:卷130[M].北京:中华书局,1974: 楔氏家族的御倭贡献超越了国家与文化的藩 3832. 篱,是该家族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下的爱国主义 【12】冯先知.中国历代军事战争详解[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 表现,也是该家族能获历代不同政权重用而有特殊 社,2006:2. 表现的原因。侯斯、侯长寿的外交出使,为明朝和 【l3]谭红梅.倭寇与丽日关系[J].北方文物,2014(1):60—62. 高丽的和平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加深了两国 [14】韦旭升.韦旭升文集:卷2[MI.北京:编译出版社,2000: 问的友谊,不仅促进了两国的经济文化交往,还为 22. 两国共同抗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万历年问朝鲜的 【15]张燮.东西洋考:卷7.饷税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1:131. 壬辰倭乱,明出兵援朝,不能说不和楔氏家族 [16]叶泉宏:明代前期中韩国交之研究(1368--1488)[M].台 的前期铺垫有一定关系。 北:商务出版社,1991:90—98. 【17]郑麟趾.高丽史[M】.平壤:朝鲜科学院,1958. 参考文献: [18]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1册[z】.北京:中华 [1]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下[M].北京:中华书局,2007: 书局:1980. 708. fl 9]高艳林.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fJ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 【2】黄时鉴.元高昌倏氏入东遗事【A]/黄时鉴文集【c1.上 科学版,2005(5):71. 海:中西书局,2011:99. [20】桂栖鹏,尚衍斌.谈明初中朝交往中的两位使者一 长 【3]叶泉宏. 氏家族与丽末鲜初之中韩关系[J].韩国学 寿、儇斯[J].民族研究,1995(5):66—68. 报,1993(12):71—73. 【4】董沛修.明州系年录[M].俞福海,方平点注.北京:当代中 [责任编辑:黄伟华】 国出版社.2001:75—76.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Xie’S Family in the Resistance Against the Japanese Pirates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YANG Shao—gu (College of Humanities,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46) Abstract:Japanese pirates harassed the Chinese and Korean coastal areas for a long time.To fight against the invasion of Japanese pirates,Emperor Zhu Yuanzhang built military garrisons on the coastal areas and large-scale warships.Xie Si and Xie Changshou of the Xie’S family members were sent on diplomatic missions on behalf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Korea government respectively and engaged in affairs of resisting Japanese pirates,Xie Changshou also trained Japanese translators,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two country alliance to fight against the Japanese pirates.Influenced by Emperor Zhu Yuanzhang,Xie Changshou’S book,”The Memorial to the Throne on Resisting the Japanese Pirates” is a reflection of his thought on resisting the Japanese pirates,and thus has great values. Key words:The Early Ming Dynasty,Xie’S Family,Resistance of Japanese Pirates,Contribu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