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四单元 活动1 准备探亲行程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活动1 准备探亲行程 教学设计

来源:叨叨游戏网


第四单元 活动1 准备探亲之旅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性目标

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利用QQ软件,通过网络与人交流沟通,进行信息传递,确定探亲行程,并能利用浏览器查询天气情况。 2. 技能性目标

让学生能够成功查找好友,选择好友,好友分组,输入谈话内容,能够语音和视频通话,能利用QQ软件进行文件的发送和接受、保存。能够查找当地天气的选项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性目标

鼓励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网络联络软件,增强学生与他人进行及时交流的信心,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实践,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二 教材分析

1 教学背景

此节教学内容放在第四单元,学生已经掌握相关的文字输入和文档编辑能力,同时也掌握了使用因特网来浏览信息、搜索信息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利用QQ软件查询、添加好友,进行文字交流,音视频对话,文件传递。 利用浏览器查询当地天气相关信息。 3 教学重点

使用QQ软件查找添加好友,进行交流沟通。使用网页能查询天气信息 4 教学难点

利用QQ软件进行文字语音视频交流, 进行文件的发送和接受。

三 教学设计

1 课时安排

1课时

2 教学方式设计

在电脑教室中,利用硬件设备和网络电子教室软件授课。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看演示,分组开展操作,及时练习。 3 教学过程设计

① 以提问和演示方式,引入本单元学习内容。 ② 幻灯片演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③ 学生自主学习,申请QQ号码和登录软件。 ④ 教师示范指导,利用QQ软件交流沟通,和查询天气信息。 ⑤ 强化练习,巩固进行文件的传递。 ⑥ 归纳总结,得出网络联络工具的优点。 ⑦ 自我评价。

页 1

4 教学条件要求 教学地点:电脑教室 硬件要求:教师机一台 投影仪一台 学生机若干台 能上因特网。 软件要求:windows平台 网络管理软件 学生机装好QQ软件。 教学准备:做好QQ软件操作演示ppt 和其他素材文件。 学生要求:会windows基本操作 熟悉上网操作。 四 教学过程 环节 课前准备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准备资源:QQ软件操作演示ppt 学生机端装好QQ软件 帮助学生申请好QQ账号 检查学生机端上网条件 配合好教师检查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紧张的学习之余,亲情的联络更需要用学生积极踊跃发心,方轻舟同学准备寒假期间去合肥的言 表哥家探亲游览,于是抽空提前准备,大家帮忙寻找联系方式,查询当地天气情况,和表哥一起利用网络商量探亲事宜!网上联系亲友的目的是什么?计划与亲友交流哪些内容? 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体验。 教打开投影机 和QQ软件操作演示ppt。 根据教师的讲解师1 添加好友 与演示,学生自己演运行QQ,输入QQ号码和密码登录动手一步步操作。 示 ------查找按钮----输入表哥 学QQ号码查询----输入验证信息---添生加------下一步-----添加成功。 操2 QQ聊天 作 进行文字音视频交流,商议出行事 宜 双击表哥QQ头像 (可改名操作)--打开聊天窗口----输入和发送聊天文字内容和表情头像进行交流。 单击音频或者视频通话,进行语音和视频交流(等待对方接受) 学生边看演示边操作,巩固所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页 2 分层学习 完成任务 3 利用QQ软件的“发送文件”功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巩固所学内容。 传输照片。 与演示,学生自己选择“发送文件”按钮----选择照片动手一步步操作。 -----单击发送按钮。 接受文件:接受(另存为)----选择保存位置-----保存。 4 查询天气(浏览器)了解气象指数 打开IE浏览器(可以是其他类)---在地址栏输入网址(可以上百度网)----打开中国天气网----浏览网页信息 输入查询的地方---合肥----点击打开---了解合肥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 5 强化练习(教师巡视和单个指导) 发送文件和接受文件 更改接受文件的默认位置 给自己的好友分组和移动好友 和同学相互将学习计划文档传送。 小结与延伸 教师提问掌握QQ哪些操作?举例说明学生相互协同讨QQ对生活的帮助?网络对社会生活带论,进行自我评来的变迁和影响?总结天气预报图列价。 和其他渠道(QQ天气)获取天气信息。 帮助学生将学到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体验QQ的快捷和方便。 五 教学反思和回顾 1 关于教学模式 本课采用基于因特网环境的网络教室教学模式,教室演示和学生自主练习相结合,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把信息技术教师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组织者、引导者。 2 关于教学评价 本课遵循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给学生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此驱动教学全过程,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3 注意的问题 虽然课前在组织教学方面准备充分,但有部分学生还存在课堂时间利用率比较低的问题,一些学生由于好奇,不按教师要求,到处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关于这些,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组织、督促好学生。虽然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协助学习,但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除了要进行教学演示外,还要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释疑解惑。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才能使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地获取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页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