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辞类纂》的双重意义
来源:叨叨游戏网
院任教席,二年后回到家乡,又一年,《古文辞类纂》即告完成。他在 《古文辞类纂序》中叙述本书编纂缘起时也说: 鼐少闻古文法于伯父姜坞先生及同乡刘耕南先生,少究其 义,未之深学也。其后游宦数十年,益不得暇,独以幼所闻者,置 之胸臆而已。乾隆四十年,以疾请归。伯父前卒,不得见矣。刘 先生年八十,尤善谈说,见则必论古文。后又二年,余来扬州,少 年或从问古文法。……于是以所闻习者,编次论说为《古文辞 类纂》。 可见,这部名为“古文辞类纂”的著作完全可以说是一部古文选 集。从伯父姚范与刘大樾先生那里学来的“古文”法,是这部著作的脉 绪,而编纂的目的则是要给人提供古文门径。 序》)虽说他并没有明言收录的标准和理由,但从上述话语中还是约略 可以体会到,他并不以有韵无韵作为严格的界限,相反,他更尊重的倒 是文体历史的实际,在意的倒是它存在的媒质,与经传子史的区别,思 想的深度,以及文辞的优美与否。如果是经传子史以外的翰墨篇章 (极少史著中的篇章在保留之列),而有思想深度和文辞之美,那 么,就可以视为“古文”。只是他自己也发觉这样的观念与一般古文家 所说的“古文”不尽相同,所以他在“古文”后面特意加上一个“辞”字以 示区别。 ’尽管《古文辞类纂》的大部分作品还是与古文家的“古文”相叠合, 大体上没有脱离“古文”的轨道,但“古文辞”与“古文”的一字之差,还 是体现了姚鼐以“韵”补“散”、以“文”兼“笔”,以“六朝”济“唐宋”的用 事”三类。应该说,上述各种分类方式各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弊 端。如繁富的分类可能让人们对某种文体有更专门的认识,但似削弱 了分类的意义,简略的分类具有高度概括性,但又不利于人们对更具 体文体的了解。 也许是有感于前人分类的不足,姚鼐在综合考察文体渊源、形式、 内容、使用场合、功能、题目标示的基础之上,突破题目中文体信息的 拘限,深入到文章肌体当中,以文章的性质与功能为主要标准,将文章 分为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 类、杂记类、箴铭类、颂赞类、辞赋类、哀祭类共十三类。对以前过于细 琐的文体类别进行合并与归类。如将以贾谊《过秦论》、欧阳修《朋党 论》为代表的“论”体,以韩愈《原道》、王安石《原过》为代表的“原”体, (按指书说类)”(《古文辞类纂序》)。如苏辙《名二子说》、归有光《张雄 字说》等甚至还归到赠序类中。在这些地方,最能看清姚鼐分类的 苦心。 值得注意的是,姚鼐也感觉到自己的十三类分法也有不完善的地 方,所以他又采取了一些补充措施,在相同文类中又进行二次区分, “一类内而为用不同者,别之为上下编云”(《古文辞类纂序》)。当他发 现某些篇章性质与某种类别比较接近,但又有较为明显的不同时,还 会以附篇的形式附在该类之后。如将“对策”放在奏议的下篇,“两苏 应制举时所进时务策,又以附对策之后”(《古文辞类纂序》)。将韩愈 的《毛颖传》附在传状类之后。因此,《古文辞类纂》的分类不仅简约, 而且丰富有弹性,与《文选》以来的繁琐分类相比,它显得更有概括性, 而与真德秀等的四类划分相比,又更符合文章的现实。 藿 . 对于古文和文学既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分类编排上又找到切实 r-O 可行的方法,这使得《古文辞类纂》成为了一部与《文选》、《唐宋家 文钞》前后呼应的著名选本。如果说《文选》是文笔初分时期的代表性 成果,《家文钞》是古文地位确立时的代表性成果,那么,《类纂》就 是古文地位确立后文笔交融观念的代表性成果。吴汝伦说:“《古文辞 类纂》一书,二千年高文略具于此,以为六经后之第一书。”(《答严几 道》)“为古今第一善本。”(《与裴伯谦》)这样的评价虽有过誉之嫌,但 如果只就文章学角度来看,则距事实也并不算太远。后代学古文者, 芷 第 ~ 期 ^ 总 第 一 期 V 少有不受到这部选本哺育的,曾国藩说:“嘉、道以来,知言君子群相推 服,谓学古文者求诸是而足矣。”(《读书录・古文辞类纂》)流波所及, 直到文言退出历史舞台。王先谦、曾国藩、黎庶昌、蒋瑞藻先后作《续 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续古文辞类纂》、《新古文辞类纂》,为 《古文辞类纂》续脉,也可见它的影响之一斑。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新书架 《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最近由凤凰出版社推出。 本书是山东大学张可礼先生多年以来文献学研究与教学经验 的成果与总结,十载乃成。全书共分四编:绪论编,是对文学史料 学这门学科的界定;历史编,描述古代文学史料学在不同历史时期 的发展与面貌;内容编,从背景史料、传记史料、作品史料、研究史 料等角度介绍古代文学史料;方法编,论述古代文学史料的搜集与 检索、鉴别与考证、整理与著录,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等问题。本 书兼顾古代文学史料学这门学科的解释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 点,资料翔实,体大思精,可谓研究者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研究与学 习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学史料学,提供极大的帮助。 《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凤凰出版社2011年9月版,精装16 开,定价15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