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油气分离器失效分析

油气分离器失效分析

来源:叨叨游戏网
静设备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P2011,32(6)・i9・ etro—Chem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油气分离器失效分析 李武荥 (中国石油化X-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河南洛阳471012) 摘 要:通过对油气分离器失效部位进行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断口形貌 观察及能谱分析,认为工艺介质中硫化氢浓度的上升和材料纯净度不高是导致设备失效的根本原因,并提出 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油气分离器 失效分析 氢致开裂 某石化公司催化装置油气分离器R1341为 二类卧式压力容器,1974年12月由兰石所设计, 1977年1月由兰州石油机械厂制造,石油部一公 司安装,1984年10月投入运行,至失效时已使用 25年。容器规格为: 3 600 mm×l1 956 mm× 28 mm,材质为16MnR,设计压力和工作压力分 漏(如图1所示),采用铁胶泥铆固方案进行了临 时处理。之后一个多月时间内相继发现该容器环 焊缝又出现6处横向裂纹。8条裂纹均垂直于环 焊缝,其中H。环焊缝2条,H 环焊缝6条,裂纹 主要位于焊道上,外壁裂纹长度为2O~40 mm。 2009年2月中旬,R1341停运。图2是油气分离 器焊缝布置及缺陷位置示意图。 别为1.7 MPa和1.2 MPa,设计温度和工作温度 分别为5O℃和40℃,介质为油气(富气、凝缩 油、含硫污水)。 2005年以前,该石化公司主要加工低硫原 油。2006年起,加工原油硫含量不断升高。2006 年8月至2008年3月R1341油气分析数据显示, H s含量为1.41 ~2.24 (体积分数),其中 2007年10月25日数据显示H S含量高达11. O2 (体积分数),2008年12月分析数据显示, R1341介质中富气的硫含量高达9 000X 10~;凝 缩油中总硫(以H S为主)含量为0.18 (质量分 .. 图1 油气分离器R1341环焊缝裂纹 Hl H2 H3 H4 H5 H6 H7 一H8 Z5 {  Z.[ Z Z O 数),H:S含量达1 000×10 以上。 Z1 Z2 ,一、 2005年5月装置大修时,对R1341进行了全 面检验。宏观检查发现容器内部存在轻微点蚀坑 和焊缝咬边等缺陷,壁厚测定正常。对接焊缝 100 MT,发现一处20 mm长的纵向表面裂纹, Z3 } 一, 焊缝开裂部位 图2 油气分离器R1341焊缝位置及缺陷位置示意 经打磨后消除,容器的安全等级定为3级。2008 年5月装置检修时,由同一检验单位再次对 R1341进行了全面检验,对接焊缝MT和UT未 2试验、检测与分析 在油气分离器开裂环焊缝H 上选有二条裂 纹(间距450 mm)的部分,切700 mm×400 mm 收稿日期:2010—10—10。 发现开裂类缺陷,点蚀坑和咬边缺陷无明显扩展, 壁厚测定未发现明显减薄,安全等级仍定为3级。 1容器失效情况 2008年12月,R1341在运行中发现筒体H。 作者简介:李武荣,女,1987年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机械设 计与制造专业,现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 机动处从事设备管理工作,高级工程师。 Email:anni0618@163.com 环焊缝下部位置出现2条横向裂纹,造成油气渗 第32卷第6期 李武荣.油气分离器失效分析 ・ 21 ・ 2.4常规力学性能测试 分别对油气分离器母材、焊接接头取试样进 行室温拉伸、冲击和硬度测试。母材的屈服强度 和抗拉强度分别为315 MPa和550 MPa,焊缝的屈 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395 MPa和570 MPa。 母材和焊缝冲击功分别为41 J和33 J。母材部 位硬度为130~170HB,而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 的硬度为192~200HB。除母材屈服强度略低于 标准规定的325 MPa外,其余指标均符合标准规 定,焊缝硬度值偏高,均接近标准规定值上限。 2.5断口形貌观察 图7为R1341样品2号裂纹断口宏观形貌 照片。由图7可见,断口上有黄褐色和黑色的腐 蚀结垢物,未见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可分为裂纹 源和裂纹扩展两个区,未见明显的瞬断区,图7左 上角为人为打开的韧窝区。该裂纹系多裂纹源, 裂纹起源于内壁,并向外壁扩展,最终形成穿透性 裂纹。 图7 R1341 2号裂纹断口宏观形貌照片 2.6 EDS能谱分析 (1)断口部位 为进一步分析断口表面腐蚀结垢产物成分, 分别对断口裂纹源区、扩展区及靠近外壁部位进 行了EDS微区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整个断口 上s元素含量为3.19 ~1O.31 (质量分数)。 (2)裂纹部位 对金相样品裂纹部位进行了微区EDS能谱 分析,结果显示金相样品横截面无论是焊缝,还是 母材部位,S元素含量高达1.26 ~20.41 (质 量分数),Mn元素含量为1.19 9/6~34.99 (质量 分数),裂纹部位有MnS的夹杂物存在。 3失效原因分析 R1341的工艺介质为富气、凝缩油和含硫污 水等,属于湿硫化氢环境。由于该石化公司2005 年以前一直炼制低硫原油,介质中所含的硫化氢 浓度较低,湿硫化氢损伤的发展非常缓慢。历次 全面检验情况表明,从1984年投入使用后至 2005年间油气分离器的安全状况一直正常,2005 年全面检验时内壁仅发现一处表面裂纹并进行了 打磨处理,2008年5月全面检验时设备内壁仍未 出现严重的表面开裂现象。但仅过了大约半年的 时间后,到2008年12月就相继出现了8处焊缝 开裂泄漏。 近年来该石化公司加工的高含硫原油数量不 断增加,导致R1341工艺介质中H。s浓度不断上 升,随着介质中H。S浓度的升高,水解产生的氢 离子数量大幅度增加,氢离子吸附到钢板表面形 成氢原子并向钢中扩散,然后优先在焊缝金属和 母材的冶金缺陷(特别是MnS的夹杂物)处聚集 结合成氢分子后导致氢致开裂(HIC)的发生。 氢致开裂(HIC)与介质中H。s浓度和钢的 纯净度(即S、P等杂质元素含量)有关,H S浓度 越高、钢的纯净度越差,则越容易发生HIC。化 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简体钢板和焊缝金属中均 具有较高的S、P含量,能谱分析结果也证实了裂 纹缝隙中确实有MnS夹杂物的存在。由此可见, 在湿硫化氢环境中,该设备简体钢板和焊缝发生 HIC是不可避免的。发生在母材的HIC形成了 典型的沿轧制方向扩展的平行于钢板表面的台阶 状裂纹,而焊缝中的HIC则在应力诱导下不断沿 壁厚方向发生连通,最终暴露于钢板的内外表面, 并引起焊缝开裂泄漏,即发生了应力导向氢致 开裂。 综合上述分析,工艺介质中硫化氢浓度的上 升和材料纯净度不高是导致R1341失效的根本 原因。 4建议 为保证R1341安全运行,避免此类失效事故 再次发生,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选用耐硫化氢腐蚀的材料,如Q345 (HIC)等; (2)选用合理的制造工艺,控制焊缝金属S、 P等杂质含量不超标;同时对设备进行整体热处 理,降低焊缝硬度; (3)对设备进行内防腐处理,提高设备的耐 腐蚀性能; (4)重视工艺防腐工作,加强工艺注水、注剂 的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腐蚀的产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