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为领导干部如何进一步调动大家的
劳动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
内容提要: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一门领导艺术,“激励”和“管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流派,从现代管理角度考虑,激励更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性化要求。“激励管理”应明确激励的内涵、树立“以人为本”的激励观念、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由此,进一步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形成完整的机制,收到良好的功效。
主题词:领导干部 调动 积极性 主动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领导者对整个组织实施管理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管理的目的是“激活”人,而非“管死”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都将关系到一个组织的工作成败,因此,要进一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更新管理个人认为,其中“激励管理”就是一种应成为首选的方式之一。
一、明确激励的内涵
激励是一个通用名词,激励是应用于动力、愿望、需要、祝愿以及类似力量的整个类别。它可以看成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过程:当人们产生了某种欲望和需要时,心理上就会出现不安与紧张情绪,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有了这种力量,就要寻找、选择目标;当目标确定后,就要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即目标行动;行动完成,内驱力在需要不断满足中削弱,人的心理紧张也随之消除。概括地讲,激励是指管理者以认识和理解员工、下属的内在心理动力系统的内容和特性为基础,采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激发其潜能和工作热情,并将其行为目标与组织目标进行协调的过程。它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人们内在心理的动力系统。第二,激发内在潜能的管理手
段、措施;第三,行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协调。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激励观念
“以人为本”是我国传统治国思想的精髓,大意是统治者要把民生问题作为管理国家、实施统治的核心。作为现代管理理念的以人为本是在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的。它是指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员工的能力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去实现预定的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以与物为中心的管理相对应的,它要求将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置于管理活动的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激励观念就是在企业对员工进行激励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员工为核心,从员工的实际需要出发,来激发员工的潜能。企业只有在研究员工的心理的基础上,了解员工真实的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激励观念,进行有效激励,才能取得实效。
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用人”是管理机制的核心;而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人”则是关键;但要真正“激活人”,其实质是要建立一个高效的激励机制。一是应制定一个明确的“选才”标准。在同一个企业范围内,对同一类岗位,企业应事先确立一个统一的选才标准。对企业而言,适用就是人才,适用就能发展,只要企业所选之人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具备一定知识技能即可,选才应务实而不要务虚,应重才能而不要贪大求洋、崇牌凭证。
二是加大人才激励机制的力度。目前我国的人才激励机制普遍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善,“论资排辈”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传统行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职称晋升、分房加薪都与资历、关系挂钩,对人才的评价也不客观公正。二是激励手段单一,人才价格定位不当。金钱不是万能的。但缺少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对人才进行多种激励、为人才确定一个合理的市场价格是相当必要的,比如东西部之间、外企与国企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一个国企总经理的年薪顶多能拿5万,而在外企则可能拿50万,如此大的差距怎么能吸引人才呢?
三是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首先,应规范人才市场。目前我国的人才市场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才市场上供需双方的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人才流动或多或少地受到“地方保护主义”和所在单位“土”的约束;另一方面,人才市场只实现了市场的初级职能,即“为人才供求双方提供直接见面洽谈,相互选择的”,这样就使进入市场的双方皆很盲目,也难在市场中自主流动,其次,改革现行的有关制度:我国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人才的自由流动,急需进行改革。
四是健全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优胜劣汰、这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然而,我国企业用人却缺乏约束激励机制。其表现在:首先是大多数企业的用人合同不规范。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用工合同;有的即使有合同但是却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没有约束,合同内容多年不变,也没有人对合同内容进行仔细推敲。其次缺乏优劣汰的用人机制。许多企业优秀人才与普通员工的待遇没有拉开差距,干好干坏没有根本差别,人员只进不出、机构臃肿,千方百计引进人才后却弃之不用或使用不当,造成人才浪费,缺乏竞争压力。
第四,灵活选择激励方式。一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二是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三是心激励;四是知识激励;五是生涯发展激励;职业生涯激励则是以员工自我管理为主,由企业帮助员工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使员工保持较高的产出水平,并且激发员工晋升更高的职务。加入WTO后,人才流动更加不受区域,一个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必须要使员工保持自己的个性化发展,清晰地认识自己在企业的职业生涯前景,用事业激励人才。生涯激励是留住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常用的手段有:(1)协同目标管理,即通过职业生涯开发计划,使员工(主要是核心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长远目标结合和协调起来,了解员工的职业兴趣,引导他们向
企业需要的方向发展;(2)参与管理,也就是通过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鼓励员工提出有创见、有价值的建议,使其潜能得以发挥。
总之,企业要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等硬性管理手段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之外,还应采用“激励管理”等软性的管理措施。用人之道应重在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