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谋方略 智库时代 以责任意识为主导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
郑益军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德阳 618307)
摘要:对于高校的学生管理,应当注重对学生的责任意识的教育。部分高校由于缺少相应的教育管理或者管理制度的弱化,使得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等较为缺乏,从而对于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学生管理制度的构建应当引起学校的重视,注重在对学生的管理之中渗透责任意识的教育,使制度的建设民主化、多元化,并使责任意识教育能够占据主体性地位,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良好的契合作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情景体验与实践锻炼。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责任意识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20)09-0088-002
冷漠
所谓的责任意识,指的是个人在面对生活以及社会中各种责任关系时的反应,是对一个人的品质素养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指标,也被称为责任心或者是责任感
[1]
及今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交流、交往方式也产生了较大的改变,面对面交流逐渐被社交网络平台交流取代,虽然这使得交流更加便利,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频率大幅度减少,使得集体归属感不强,逐渐淡化集体主义观念与团队合作意识,造成个人主义膨胀。
(二)自我发展意识较弱,学习机动性不强
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军,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对于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应肩负起社会责任,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当代大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将自己的政治观、价值观摆正,具有强烈的国家荣誉感。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多元文化的侵袭使得不少大学生逐渐形成拜金主义,在政治信仰上有所偏离,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导致大学生对情感的冷漠,对社会发展漠不关心,且不愿参加政治学习与社会实践,具有较为狭隘的社会责任认知,对于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不能进行紧密地联系[5]。
(四)缺乏家庭责任意识,感恩之心弱化
。责任意识会对个人的发展以
及社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关系着个人以及社会的正常运转。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担负着为国家送人的重要作用,应当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有效地培养。而当前,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较弱,使得大学生的责任感弱化[2]。因此,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大学生的管理制度功能进行强化,从而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有效培养。
一、高校学生责任意识淡化的主要表现
(一)缺乏集体责任意识,利己主义盛行
对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主要包括两项,一项是自我责任意识,另一项是社会责任意识。其中,自我责任意识是责任意识的内向表达,而社会责任意识是责任意识的外相表达。人处于社会之中,如果没有较强的自我责任意识,就无法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无法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目前一些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逐渐弱化,对系统的规范逐渐缺乏,对于未来没有奋斗的决心,对于发展的道路以及方向不清晰,对于自身的需求也不明确,更有甚者不期待未来[4]。和以前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较为欠缺,没有信念去支撑行为的发生,对于人生缺乏必要的思考和探索,没有足够的自我发展成熟度。自我发展意识的薄弱使得大学生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大学生更多的时间是花费在社交、游戏以及追剧等方面,没有对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掌握,从而导致自我发展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使未来成功发展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从而给家庭带来不小的负担。
(三)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个人情感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过多的关爱与保护,从而使其养成独特的个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而使得不少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较为淡薄,认为父母的关爱是理所应当,不懂得关心照顾他人,感恩意识缺乏[6]。家庭责任感能体现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而家庭意识缺失、缺乏孝心的大学生担当精神较弱。不少大学生经济能力较弱,但却盲目追求高消费,从不考虑父母的艰辛。除此之外,在人际关系中也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不懂得知恩图报。
二、以责任意识为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相关措施
对于大学生来讲,应当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从而推动时代的发展,但由于受到成长的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的影响,不少大学生集体责任意识缺失。不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才开始集体生活,这就使得一些从小娇生惯养的学生难以对角色进行有效地转变,从而不懂担当集体责任,造成紧张的集体人际关系
[3]
。除
此之外,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追求个人自由主义和个性,自我、自利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出现越来越严重的不合群现象,对他人漠不关心。集体责任感小事,会使得大学生形成利己主义,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擅于群体社交,同学之间关爱的缺乏。容易诱发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学习以·88·
制度是高校管理学生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高校对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贯穿在对学生管理的全过
智库时代 程。高校需要在培养责任意识的过程中,注重避免违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方式方法,需要将责任感的教育集体落实,不要弱化执行,把握好实际效果。
(一)加强高校学生多元化制度体系建设
对于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对体系中的关系构成有所兼顾,从而能够构建出服务于不同学生管理活动的制度分值,使制度的系统性得到有效增强,对各主体的具体行为进行良好地规范。其中,对于多元化制度建设,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辅导员,是最为熟悉学生的群体,需要对学生的发展进行重点关注,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可以以辅导员为主体成立制度建设委员会,从而使得制度无死角,对实践活动的各个细节进行规范,多元化制度体系主要是发挥引导性作用,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对他人尊重,从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得责任感得到有效地培养。
(二)加强高校学生民主化管理制度建设
对于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对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进行落实,使教师与学生得到人文关怀,营造宽松的办学环境,尽可能的规避行政化因素对学生管理带来的影响。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民主化管理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民主化管理制度,能够使高校管理人员的职能从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做主,对管理中的职责进行分担,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并能够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民主化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对教师以及学生参与责任意识教育的活力得到有效的激发,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担当精神。通过确立民主化制度,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并通过有限的资源使人性化的操作空间得到提高,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有效提升。
(三)强化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体系建设
对于高校学生管理法治体系建设的加快,能够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有效
地强化。高校通过法制建设,能够使人文关怀得到彰显,并通过人性化落实权力,能够使理想与现实达到统一。对于高校责任意识教育的推行,应当在法律上对学生的权益进行保护,对制度规范进行确定,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法律的框架中拥有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另外,高校需要按照法律要求对学生实施科学管理,要求学生在责任意识教育的实践活动中遵循管理制度维护,学生的法律权益,从而对学生进行有序的责任意识培养。除此之外,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必须贯彻依法治校的理念,从而使学生有充足的选择空间,并根据法律条文使责任意识教育充分结合法律教育,使学生实践活动的自由度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四)强化高校学生的弹性制度的建设
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不是不可改变的,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上,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要及时进行调整,改变相关的管理的制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学生的管理制度要具有可变性和弹性,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进行调整。要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原则,进行监理相关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就要求制度具有比较高的包容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要保证学生制度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大学生未来会面临复杂的社会,因此,需要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变化,调整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大学生责任感的教育进行弹性调节,不能管理的过于死板,要具有包容性,能够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大学生在不同的年级,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同。因此对责任感意识的培养也不能一刀切,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需要做好适应性的教育工作,教师需要用更大的心思和精力进行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大学生能够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在步入社会前,需要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因此,需要制定不同的制度,满足学生差异化教学的需求,能够有效分解学生管理任务,完成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使命,进而形成有效的
智谋方略 管理和评价制度,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三、结束语
责任意识一个人品质素养的有效体现,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有效的推动作用。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需要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能够在步入社会后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所担当。因此高校应当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培养,通过改善学生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个人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忠.高校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研究[J].神州,2019(18):225.
[2]齐柳.以责任意识为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功能强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48-51.
[3]吴宇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问题与优化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8):252-253.
[4]申素平,史三军.改革开放40年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演变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8(24):12-15.
[5]孟宝芬.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研究[J].长江丛刊,2019(30):134-135.
[6]韦震,王曾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研究[J].科教导刊,2019,(26):90-91.
【作者简介】郑益军(1987-),男,本科,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管理。
【相关链接】
高等学校是大学、学院、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的统称,简称高校。从学历和培养层次上讲,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其中大学一般指综合型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包括了医学院、工学院、商学院、师范学院、青年政治学院、管理学院、农学院、学院、学院、旅游学院、戏曲学院、音乐学院、交通学院、美术学院,高职高专院校包括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学院257所),成人高等学校268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