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索设计的原始形态

探索设计的原始形态

来源:叨叨游戏网
◎美学技术◎ 探索设计的原始形态 谢琪 215123)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摘要:设计是关学与生活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的产物, 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古代设计,正是古代人民生活的反映,它 既体现了人民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的演变,又体现了社会生产 水平和人在自然界中所处地位的变化。本文将从古代文化着手 来探索设计的原始形态。 关键词:装饰;功能;科学;设计;原始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原因之一是“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 苇”。人类通过原始设计扩大自己的力量,从而具有超越本能的 能力,古人的智慧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原始设计对于使自然人 进化为社会人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1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艺术 “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 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马林诺夫斯基同样认为,“文化被 界定为人工的、辅助的和自选的环境,它给予人类一种附加的控 制力以制约某种自然力量”。…也就是说,人类制造工具,如各 种器物、舟车和建筑的创造,是为了使人们不再用手抓食、不再 只限于陆地行走、不再居住在山洞中。在这一系列的建造发明 中把人类变成了有创造力、有组织、有计划、会思考、能说话的社 会人。 在这里,人既是设计产物的主体也是它的受体。即“造之 于人,受之于人。”也可以说,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艺术。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物 种的尺度和需要来造型,但人类能够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生 产,而且能够到处适用内在的尺度到对象上去。”就人类自身的 身体而言,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动物高明。但人可以用灵巧的双 手制造工具和武器,这些工具和武器很多都是效仿某种动物的 特性制造出来的,如现在大家所熟知的雷达就是效仿蝙蝠、直升 机效仿蜻蜓,这些新的发明用在人的身上,产生新的效果和用 途。前提是这些造物是适用于人类本身的。 大自然给了人类无尽的宝藏,人类通过对自然的探索与了 解,发现和创造了适用于人类本身的“工具”。在这创造的过程 中就是设计的产生,即“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艺术”。 2设计的装饰与功能性 原始社会的精神世界比现在要狭小的多,但却充满了神秘 离奇的色彩。列维・布留尔说:“原始人用与我们相同的眼睛来 看,但是用与我们不同的意识来感知。” 那些古老巫术传说的 建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原始人根据‘相似的东西产生相 似的东西’的原则,要做很多事情来精细地模拟他们所要寻求的 结果。”[3 在许多地方,各部落划分为许多图腾氏族,为了本氏 族的共同幸福,每个氏族都有责任利用巫术仪式来增殖它的图 腾生物。 《金枝》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为了增殖鸸鹋这种重要的食 用鸟,鸸鹋图腾的男人们在地上描画出他们图腾的神圣图样,特 别是他们最爱吃的鸸鹋的脂肪和蛋的图样。他们围坐在图画的 四周唱歌。然后表演者们戴上头饰以装扮鸸鹋那长长的脖子和 小小的脑袋,并模仿这种鸟呆立和无目的地环顾的样子。” 这样的模拟巫术也出现在法国南部的拉斯科岩洞和西班牙 的阿尔塔米拉岩洞内。人们所知的最早的艺术家们绘制了令人 惊叹的壁画,几乎所有壁画都呈现猎物奔跑、跳跃、咀嚼食物或 在绝境中面对猎手时的神态。猎人们在狩猎前要举行模拟射死 壁画上猎物的仪式,以确保这次狩猎成功。一旦他们赖以生存 的某种动物数量大量减少,他们又将禁止捕获这种动物,这些动 物将变成图腾被供奉起来。从这些方面来看,图腾的产生与原 始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或为了使食物多产,或保护、供奉它 们。这些图腾世代相传,被画在祭祀的器具上,变成了一种装 饰。古代原始人面对图腾会产生威严、崇敬之感。在某种程度 上,这种图腾装饰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特殊功效的,这是他们祈求 上天赐予丰裕食物象征。虽然这种功能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是可 ・244・ 笑愚昧的,但这些图腾正反映了原始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个时代,器具与装饰的实在功能和价值都不同,有些可能 体现在使用价值上,有些则是反映在精神生活领域。原始人的 祭祀用品拿到现代社会也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但在当时社会却 被视为神圣的象征,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这不仅跟我们的社会 水平有关,也与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关。 古代工艺品的装饰,都是依附于现实的生产、生活而存在 的,每个装饰纹样都有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这个“功能 性”包括实际的功能性和虚构的功能性。例如,在生产力不发达 的原始社会里人们靠祭拜神灵来保佑来年的风调雨顺,这样的 “图腾”纹样装饰就属于虚构的功能性。至于实际功能性,如汉 代的“长信宫灯”,造型优美,灯体内既有罩板能调节光照面,又 考虑了吸烟设施以防止空气污染。它是一件生活用品,又是一 件装饰品。 3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上文中提到的“长信宫灯”和“西班牙洞窟壁画”这两件艺 术作品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科学与艺术 的完美结合。 房龙曾经对西班牙洞窟壁画有这样一段描述:“他们感到 惊奇的是,这位马德里画家,究竟用的什么奇特的材料,取得到 了这样不寻常的色彩效果?山洞壁画的形象,是由刻人石内的 线条组成的。表面又涂以一种不了解的红色,后来证明,那是氧 化铁。这些颜料与油脂拌在一起,便可粘在洞壁上。” 原始人 其实在无意中已经运用了科学,这些绚丽的色彩不是凭空产生 的,虽然当时的他们并不知晓。其中值得注意的还有刻入石内 的线条用的是石工具,可见,旧石器晚期的石器制作已有了很大 的进步。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A・J・汤因比(Amold J Toynbee,1889~1975)把7万年至4万年前的工具进步称为“技 术”,并认为,“它是技术史上划时代的,从那时起直到 今天,各种工具的改进不断加快”。在原始社会这是一项重要的 突破。 当下,各种工具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怎样把美和审 美规律用到组织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去?用到科学、技术、生 产工艺中去?”[5 李泽厚先生在《美学四讲》中说:“如何使社会 生活从形式理性、工具理性(Max Weder)的极度演化中脱身出 来,使世界不成为机器人主宰、支配的世界,如何在工具本性之 上生长出情感本体、心里本体,保存价值理性、田园牧歌和人间 情味,这就是我所讲的‘天人合一’。” 各种工具和机器的制造 就是为了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可是过分依赖某些机器,将会出现 西方工业社会所出现的某些社会病态和身心病态。如果我们仍 保持着原始人最初制造工具的生活态度,怀着探索发现的心情, 创造、使用。使人成为这一切活动的主导者,其技术美才能得以 实现。 参考文献: [1]马林诺夫斯基(英).在文化诞生和成长中的自由[M].庄锡 昌,等,译.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107. [2]列维・布留尔(法).原始思维[M].丁由,译.北京:商务印 书馆,1981:35. [3]詹姆斯・乔治・弗雷泽(英).金枝[M].徐育新,汪培基,张 泽石,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18. [4]房龙(美).人类的艺术[M].衣成信,译.北京:中国文联出 版公司出版,1989:32. [5]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ool:98. 作者简介:谢琪(1992一),女,湖北人,10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艺术 设计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