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内审表模板
来源:叨叨游戏网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表 受审部门: 审核日期:审核员: 涉及条款产品收发控制1.是否有对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以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进行识别?2.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相关信息是否有进行监视和评审?审核内容审核记录审核判定4.2: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5.3:组织的岗1.部门的岗位、职责和权限是否有清晰位、职责和权定义?限1.是否有对质量管理相关的风险和机遇进行识别和管理?2.风险应对措施有无实施和评价其有效性?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2.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且适用 ?6.2:质量目标3.质量目标是否有进行监视、测量、沟及其实现的策通和适时更新?划4.质量目标是否按4W1H来进行策划和实现?1.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提供和维护是否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需求?1.是否对外包服务人员和服务提供方的能力做管理?7.1.2人员2.特殊工岗和关键工岗等人员配置是否符合策划要求?(确认在职人员安排是否符合组织架构设定)7.1.3基础设施7.1.4:过程运4.现场确认6S状况。行环境2.是否对经验做总结并进行分享?是否7.1.6:组织的有通过数据分析等方式对经常性问题进知识行识别,并做出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有无纳入到相关的作业标准中?2.是否实施了提升能力的措施?是否有对结果进行评价?有无保留相关的形成文件信息?7.2:能力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表 受审部门: 审核日期:审核员: 涉及条款审核内容1.各工岗员工是否了解公司的质量方针以及相关的质量目标?7.3:意识2.各工岗员工是否了解各自工岗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这些影响的方法?1.部门需要沟通的内容有哪些(包括内部和外部)?方式有哪些?是否有保留必要的形成文件信息?7.4:沟通2.查核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有接口关系的沟通方式是否合理?沟通时机和沟通内容是否明确?是否保留必要的形成文件信息?是否规定了必要的回复要求来确保信息沟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形成文件的信息,编制、审核、批准、发放、使用、变更、标识、回收、作废等全过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根据清单、收发记录和实际使用情况来确认)2.确认形成文件信息需求场合是否可方便获得适用形成文件信息?(确认作业标准是否为最新版且需求工岗可随时获得、保留的形成文件信息是否方便查阅等)3.查核有追溯要求的保留形成文件信息,保存状态和保存方式是否可满足追溯需求?4.是否有电子档的程序文件信息?这些形成文件信息如何进行管理以保证可读性和适用性?5.是否有外来形成文件信息?这些形成文件信息(如行业标准、法律法规要求、客户要求等)如何进行管理以保证适用性?1.是否对应控制的外部供方进行识别?(除供应商外也包括外包、外协、运输8.4.1:外部提等)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2.是否确定了外部供方评价、选择、绩制总则效、监视及再评价的准则?是否保留相关的形成文件信息?审核记录审核判定7.5:形成文件的信息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表 受审部门: 审核日期:审核员: 涉及条款审核内容1.是否根据不同的产品的性质、供方业绩等进行了分级、分类管理?8.4.2控制类型和程度审核记录审核判定2.不同的产品是否有规定其检验方法和频率或放行准则、验证方法等?以保证其不会对组织产生不利影响。1.对于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应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是否明确?(如质量要求、技术要求、性能要求、包装要求需要的质量证明等等)8.4.3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2.当要求需要改变时,如何保证外部供方能及时准确的了解相关信息?3.外部供方的控制、绩效和监视结果是否有提供给外部供方?1.产品标识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现场确认,包括产品自身的标识和状态标识)2.当有追溯要求时,是否可以完成追溯?(实际追溯确认)8.5.2:标识可可追溯性1.对顾客和供方财产是否得到了识别、验证、防护和保护?8.5.3顾客和外部供方的财产2.当顾客财产和供方财产发生损坏、丢失、不适用等情况时,是否有像顾客和供方报告?是否保留相关形成文件信息?1.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是否规定了必要的防护?是否有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包括原辅材料的防护)8.5.4:防护2.防护要求是否覆盖了外包、外协等过程?(如外部供方的防护要求,承运商的防护要求等)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表 受审部门: 审核日期:审核员: 涉及条款审核内容审核记录审核判定1.确定是否对下列内容进行了评价?1)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 2)顾客满意度 3)质量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9.1.3分析与评4)策划是否得到了有效实施 价5)针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6)外部供方的绩效 7)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要求9.1.3分析与评2.这些评价的方式和数据信息来源是否价合理?采用了哪些统计技术?1.是否确定的改进的时机?(顾客满意度评审后、管理评审后等?)10.1改进总则2.是否有对改进的结果做了适当的评价?1.当出现不合格包括投诉的不合格时,组织如何做出应对?应对方式是否合理?2.是否确定了评价准则来评价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产生的原因?3.组织是否保留了相关的形成文件信息?内容包括:(1)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采取的措施。(2)纠正措施的结果10.3:持续改进1.组织是否对持续改进的需求和机遇进行了识别?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