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适用于弯曲井段的高效密封钻杆接头研究

适用于弯曲井段的高效密封钻杆接头研究

来源:叨叨游戏网
20一 石 油机械 CHINA PETROLEUM MACHINERY 2010年第38卷第11期 钻井新技术 适用于弯曲井段的高效密封钻杆接头研究 任 辉 高连新 鲁喜宁 (1.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上海海隆石材研究所) 摘要 API标准钻杆接头的应力极值较大,应力集中现象比较严重,容易发生疲劳失效,为 此设计了新型钻杆接头结构。在准确测定摩擦因数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 Marc对2 种结构的钻杆接头在受扭矩、扭矩+拉伸载荷及扭矩+压缩载荷作用下产生的不同变化进行了比 较分析。结果表明,新型结构在保持与普通API接头具有相当的连接强度时,还显著提高了接头 的抗扭性能,而且其密封性能优于API标准接头,不容易发生胀扣和刺漏等失效事故;与API标 准钻杆接头相比 新型结构更适用于大扭矩、弯曲载荷的高压及超高压等复杂的油气井中。 关键词 钻杆接头 胀扣失效 斜面台肩 API接头 有限元分析 笔者通过对API接头的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 0 引 言 石油钻杆是开采石油和天然气所必需的专用管 材,在井眼中同时承受内外压力、轴向力、弯曲和 扭矩的作用,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受力非常复 杂 。在钻井过程中因钻井液的循环和钻柱的振 新型钻杆接头结构。有限元分析表明,新型结构不 仅可以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 接头发生胀扣和刺漏等失效事故。同时,在对钻杆 接头进行有限元分析时,以往的研究 一71忽略了对 摩擦因数的研究。众所周知,摩擦因数对钻杆接头 的扭矩影响很大,没有准确的摩擦因数,就无法得 到接头准确的上扣扭矩值,从而使接头各种数值的 分布情况与实际产生很大的出入。在本次研究中, 笔者利用摩擦试验机测定了钻杆接头的摩擦因数, 并作为分析的依据,为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提供了保 障。在对钻杆接头进行建模时,综合考虑了接头的 结构和受力特性,采用忽略相对滑动的二维轴对称 动使钻杆所受的载荷都属于动载荷,造成钻杆频繁 发生失效事故。钻杆接头作为钻杆的薄弱环节之 一,井下工作时易发生由于内外接头密封面啮合程 度下降导致的接头刺漏事故以及胀扣失效。API接 头在使用时,靠外螺纹根部的直角台肩面与内螺纹 端面的直角台肩互相挤压,形成密封。这种密封形 式实际上产生的是轴向过盈配合,当钻杆受到拉伸 载荷作用时,密封面上的接触压力就会显著下降, 从而失去密封作用。 模型,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SC Marc对结构 在受扭矩、扭矩+拉伸载荷及扭矩+压缩载荷作用 下产生的不同变化做了详细分析,比较真实地反映 了钻杆接头在静态条件下的工程实际。 对于API标准钻杆接头,在井下受到弯曲载荷 作用时,接头连接的密封台肩面在弯曲力的作用下 呈张开的分离趋势。而部分接头台肩面在受到大扭 矩之后,内外接头台肩面结合处也易发生分离,容 易发生接头的胀扣失效。而且实际分析与使用表 l 摩擦因数测定 钻杆接头连接以后,内外台肩面之间、内螺纹 与外螺纹之间紧密接触,形成过盈配合,在上扣过 明,API标准接头应力极值较大,应力集中现象比 较严重,容易发生疲劳失效,其抗扭性能也十分 有限 程中产生摩擦。摩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理现象, 与接触表面的硬度、湿度、法向应力和相对滑动速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特派员项目“石油钻杆接头应力分析及新型接头开发”(09QTI400100)。 2010年第38卷第11期 任辉等:适用于弯曲井段的高效密封钻杆接头研究 度等特性有关。目前常用的摩擦模型有库仑摩擦模 型、剪切摩擦模型及粘一滑摩擦模型等。笔者选择 广泛应用的库仑摩擦模型模拟钻杆内、外螺纹之间 的摩擦。 库仑摩擦模型为: ≤一 t (1) 式中 ——接触节点法向应力,Pa; ——切向(摩擦)应力,Pa; ——摩擦因数; ——相对滑动速度方向上的切向单位矢量。 库仑摩擦模型又常写成节点合力的形式,即 ≤一 t (2) 式中. ——剪切力,N; ——. 法向反作用力,N。 钻杆接头的摩擦因数与其上扣扭矩、连接强度 等的计算密切相关。从本质上说,内、外螺纹之问 的接触为钢与钢的接触,但由于螺纹表面镀层的影 响以及螺纹脂的使用,使摩擦因数有了较大的变 化。因此,在有限元计算中,确定较为准确的摩擦 因数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采用济南益化摩擦学测试技术有限公司生 产的MMS一2A型屏显式摩擦试验机对摩擦因数进 行测量。该试验机可测量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 (尼龙、塑料等)在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滚滑复 合摩擦等状态下,以及在湿摩擦、干摩擦、磨料磨 损等工况下的耐磨性能试验,并可测定材料的摩擦 因数。该试验机的测量误差小于2%。 从钻杆接头上的螺纹部位和台肩部位分别取样 制作试块,在试块接触部位涂抹钻杆用的螺纹脂, 通过多次测量试块之间的摩擦因数,综合其测量结 果,取平均值为0.112。 2模型建立 2.1 基本参数 新型接头结构将内、外螺纹接头台肩面变为斜 面台肩结构,斜面角度取10、15和20。。笔者以 NC50钻杆接头为例进行研究,其外径为177.8 mm, 内径为71.4 mm,弹性模量为206 GPa,泊松比为 0.3,初始屈服应力为827.4 MPal8 J。图1为2种台 肩结构。 2.2网格划分 利用钻杆接头轴对称的特点将三维问题转化为 二维问题,取钻杆接头的 进行建模。同时,在不 影响问题实质的前提下引入以下假设: a API标准结构 b.斜面台屑结构 图1 2种台肩结构 (】)接头材料为各向同性; (2)不计小螺纹升角的影响,接头在几何上 可看成是轴对称的; (3)材料为理想的弹塑性线性强化模型,应力 应变曲线由管材的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近似得出。 在钻杆接头二维几何模型建立以后,应对其进 行网格划分。由于三角形网格可以根据需要对复杂 区域生成令人满意的结果,并具有收敛性,所以笔 者在钻杆接头的网格划分中选用了三角形网格。以 API标准钻杆接头结构为例,网格划分如图2所 示。新型结构的网格划分与此类似。 图2 API钻杆接头网格划分 在网格定义好后,定义其他参数,包括接触条 件、边界条件、材料特性、载荷工况及作业参数 等。在参数定义好后,提交运行后查看运行结果。 3 结果分析 在设定参数相同的条件下,比较分析了新型结 构与API标准结构在受扭矩、扭矩+拉伸载荷及扭 矩+压缩载荷时产生的不同变化。 3.1扭矩状态 在承受较大扭矩的情况下,API接头易发生胀 扣失效。以内接头外壁的径向位移为研究对象,在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了台肩斜面角度为 10、15和2O。与API结构在相同节点上发生的径向 位移变化。图3和图4分别为API推荐扭矩及API 推荐扭矩的1.2倍时,内接头外壁节点的径向位移。 从图3可以看出,新型结构在台肩面上节点位 移的变化近似呈抛物线形,API标准钻杆接头的变 化与斜面台肩相似,但API接头偏移的最大值要比 斜面台肩结构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得出, 石 油机械 2010年第38卷第11期 API标准钻杆接头在内接头外径方向上的最大偏移 量为0.46 mm,而新型结构在内接头外径方向上的 最大偏移量为0.28 mm,比API标准结构降低了 很多。 图3 API推荐扭矩下的节点位移 皇 E 乏 星 《 鲻 蛰 岳 聱一 星 图4 1.2倍API推荐扭矩下的节点位移 可以看出,由于新型结构在台肩面上的变化, 其节点位移的变化都近似呈抛物线变化,而API标 准钻杆接头在图3中的变化还与新型结构有些相 似,但在图4中已完全呈现下降趋势。此时,API 标准钻杆接头在内接头外径方向上的最大偏移量为 0.62 mm,而新型结构在内接头外径方向的最大偏 移量为0.35 mrn。 当扭矩增大到API上扣扭矩的2倍以上时, API钻杆接头已发生了明显的内接头胀扣失效现 象,而新型结构仍在使用范围之内。说明在相同条 件下,新型结构可以承受更大的扭矩,可以防止在 较大的扭矩情况下发生胀扣失效现象。 3.2上扣扭矩+拉伸载荷状态 根据材料力学,取最大弯矩截面,将弯矩简化 为轴向拉应力和压应力。通过有限元计算可知, API钻杆接头可以承受的最大轴向拉力为i 793.9 kN,图5显示了新型结构(以斜面台肩角度20。为 例)与API标准结构在拉力逐渐增大时台肩面上 一点接触力的变化情况。 从图可以看出,在拉伸力增大的过程中,新型 结构的台肩面上的接触力都大于API标准结构的接 触力。当拉伸力增加到API标准钻杆接头可以承受 的最大值时,API标准接头的台肩面产生了分离 (接触力为0),此时,新型结构的台肩面还保持在 接触闭合状态(接触力值不为0)。从图中还可以 看出,新型结构还可以承受进一步的拉伸力作用。 500 400 3oo 蔓2o0 l0O O 图5 台肩面上一点接触力的变化曲线 图6显示了在相同拉伸力条件下,新型结构 (以斜面台肩角度20。为例)与API结构台肩面各节 点上的接触力。从图可以看出,新型结构的台肩面 各节点上的接触力比API标准结构上的接触力大。 600 500 至400 \ 300 蟊 颦200 100 0 图6 台眉面各节点上的接触力 从图5和图6可以得知,新型结构与API标准 结构相比可以承受更大的轴向拉力,说明新型结构 可以承受较大的弯曲力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弯 曲井段作业时接头台肩面产生分离。 3.3上扣扭矩+压缩载荷状态 研究表明 J,在上扣扭矩和压缩载荷的共同 作用下,钻杆接头更容易发生胀扣失效。该研究 中,在设定两者扭矩和压缩载荷相同的情况下, API结构的变形要远大于新型结构的变形。计算得 出,API内接头外径的尺寸胀大了4 mm,而斜面 台肩结构内接头外径胀大的最大尺寸为2.2 1TIIT]。 斜面台肩上的受力简化见图7。在以上各种受 载情况下,新型结构比API标准结构表现出了更好 的性能,这与两者的结构特点有关。由于API标准 接头密封面与大钳外壁是相垂直的结构设计,所以 钻杆在弯曲井段作业时,内外接头的密封端面之间 在弯曲力的作用下呈张开趋势,导致密封面之间的 相互啮合作用力下降,从而使密封效果下降。采用 斜面设计后,在内外接头密封端面间呈张开趋势的 同时会产生接触力F,其分力F 阻止了外力对台 肩面造成的拉伸破坏,可以有效地起到密封作用。 图7斜面台肩上的受力简化图 (下转第27页) 2010年 第38卷 第11期 崔猛等:钻头机械能对深水钻井井筒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不考虑机械能环空内温度的影响,4表示考虑机械 能环空内温度的影响。因此,研究深水钻井井筒温 度模型必须考虑钻头机械能生热的影响。 宋金初,蔡易参考文献 清,梁定火.井眼循环温度分布规律 磊.井下循环温度及其影响 [J].江汉石油科技,2006,16(4):51—53. 4 结 论 (1)钻头机械能在破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流入 地层岩石,钻井液在井底携岩过程中温度产生了瞬 灿,闫振来,郭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7, 35(6):47—49. Zijsling D H.Analysis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P— efformance of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 bits under 时波动,其温度波动范围为2~4℃。因此,钻头机‘ 械能是研究深水钻井井筒温度场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ifeld drilling conditions[R].SPE 13260,1984. Kabir C S.Determine circulation fluid temperature in d— (2)建立了深水钻井井筒温度场计算优化数 学模型。该模型主要由钻杆内钻井液、环空内钻井 液、地层及海水之间建立的能量守恒偏微分方程构 成,与此同时考虑了钻井液摩阻生热以及钻头机械 能破岩生热等因素。通过解析解的方式对偏微分方 1』]j], 1J 1Jrilling,work over,and well—control operations[R]. SPE Drilling&Completion.1996. Romero J.Temperature prediction for deepwater weells: a field validated methodology[R].SPE 49056, 】998. _l  程求解,得到井筒循环温度的解析解,并将求解结 果与实测结果相比,最大误差小于5%,证明该模 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3)不同于陆地钻井,深水钻井井筒内的热传 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原因是海水和地层 的温度梯度不同。为了使模型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需要结合大量的现场真实数据,修正模型中的系数。 第一作者简介:崔猛,生于1980年,2006年毕业于 悉尼科技大学(澳大利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大 学(北京)油气井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地址: (102249)北京市昌平区。E—mail:euimengdn@cnpc.con.en。 收稿日期:2010—08—16 (本文编辑庆) (上接第22页) tions[J].Experiment Stress Analysis,1943,5 (2):147—156. 4 结 论 (1)新型接头在保持与普通API接头具有相 [5] Newport A,Topp D A,Glinka G.The analysis of elas— tic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readed connections f J]. Strain Analysis,1987,22(4):229—235. 当的连接强度的同时,还显著提高了接头的抗扭性 能,而且其密封性能优于API标准接头,不容易发 生胀扣和刺漏等失效事故。 (2)与API钻杆接头相比,笔者设计的新型 [6] 张[7] 毅,王治国,刘甫青.钻杆接头双台肩抗扭应 力分析[J].钢管,2003,32(5):7—10. Shahani A R,Shaft A M H.Contact stress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f o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s at the tool joint f oa drill pipe[J].Materials and Design,2009,22 (2):l一7. 接头结构更适用于大扭矩、弯曲载荷的高压及超高 压等复杂的油气井中。 参考文献 [8] API SPEC 7 Specifications for Rotary Drill Stem Ele— ments[S]. [9] 王治国,刘甫青,张毅.G105反扣钻杆胀扣失效 分析[J].宝钢技术,2001(1):19—21. 石晓兵,施太和.一种新型钻柱稳定器连接螺纹减 应力区的研究[J].天然气_T业,2002,22(2): 48—50. 第一作者简介:任辉,生于1985年,华东理工大学 [2] 林元华,施太和,赵43—47. 鹏,等.复杂地层钻具接头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钻具接 头的有限元分析。地址:(200237)上海市徐汇区。电话: (021)642529l0。E—mail:renhui017@163.con。 收稿日期:2010—04—03 (本文编辑庆) 力学性能模拟及应用[J].钢铁,2005,40(8): [3] 赵国珍,龚伟安.钻井力学基础[M].北京:石 油工业出版社,1988. [4] Hetenyi M.The distribution of stress in threaded connec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